概述
肩关节脱位是指肩关节上臂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关节面失去接触,出现位置的异常移位。一旦出现肩关节脱位,就需要及时进行复位操作,以减轻患者和恢复正常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肩关节脱位挂椅手法复位的操作指南。
适用人群
肩关节脱位挂椅手法复位适用于下肢有力且患者无明显肱二头肌或肩带肌肉萎缩、无肩胛骨或上臂骨等异常情况的患者。此外,患者应对挂椅手法复位有一定了解,并有足够的合作性。
预备工作
在进行肩关节脱位挂椅手法复位前,需先为患者做好相应的预备工作,包括:
让患者脱光上衣,仅穿上短裤或短裙,并让其坐于高于地面10-20cm的凳子或椅子上。
选择固定的锁骨或胸骨来为患者穿上巴拉带,约束患者双臂、双手或前臂的活动,以防止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意外受伤。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手法复位效果的提高。
操作步骤
单人操作:
将患肢外展位置确定在尺外转点以下1-2cm,肱骨小头定位在肩胛骨关节窝的前外方(可用对留抵达法)。
将患者的患肢向前位伸直,患者另一侧上肢扶住患肢肘部,控制患者的远端肢体向前外方转、向后方向推挤,分离肱骨小头以使其脱离肩胛骨关节窝。
迅速抓住患者的患肢手腕,将患肢向下牵拉,使肱骨小头受力作用向关节窝前下方复位(要注意复位时要避免扭转引起二次性损伤)。
双人操作:
两个医护人员并肩站在患者的患侧,其中一人抓住患者肘部,让患者自然放松肩膀,让肘部与肩部呈90度角,另一人站在患者后方,抓住患者的患手手腕。
第一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患肢向内侧翻转,带领患者的上肢朝外移动,同时第二位医护人员用力向下拉伸患者的上臂,使肱骨小头在肩胛骨关节窝前下方复位。
注意事项
在进行手法复位之前,需先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脱位类型和程度。
手法复位操作需要由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以免给患者带来二次性伤害。
手法复位时需避免过度拉伸或扭转患肢,以减少患者和二次性伤害。
操作结束后,需仔细观察患者的重要体征,如心率、等,以便及时做好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语
肩关节脱位挂椅手法复位,在麻醉与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无法实施时,是一种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但它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手法技能,患者也需要配合协助。若患者具备进行手法复位条件,可以选择进行手法复位来达到减轻、恢复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