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特异性疾病 。有高尿酸血症、尿酸钠结晶和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 、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尿酸性肾结石。本研究用痛风丸(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特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 ,均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9例,女1例;年龄25~65岁,平均(39.7±11.04)岁;病程1个月~15年 ,平均(5.01±4.60)年 。对照组男27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1.2±4.28)岁;病程3个月~16年 ,平均(5.47±4.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
排除标准:年龄20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过敏体质及药物过敏;合并心脑血管、肝 、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继发性痛风 。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痛风丸(汤)治疗。土茯苓40g,萆薢20g ,威灵仙30g,鬼箭羽20g,赤芍15g ,泽兰15g,苍术15g,制何首乌20g。痛甚加全蝎6g、蜈蚣2g、没药10g 。漫肿较甚加僵蚕10g,白芥子15g ,胆南星15g。关节僵肿 、结节坚硬加炮山甲3g,蜣螂虫10g,蜂房10g。体虚加黄芪30g ,熟地黄20g,骨碎补15g 。水煎取300mL,每次口服150mL ,日2次,饭后温服,1日1剂。另研细粉水蜜丸 ,每次10g,每日3次,餐后温水送服。
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服1mg ,随后每2h服用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呕吐或腹泻停药,24h内不超过6mg ,症状缓解后每次0.5mg、日3次,连服7天。两组均注意休息,低嘌呤饮食 ,禁酒,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合并其他疾病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
3 观察指标
关节肿胀疼痛程度 ,活动受限程度,尿酸,血沉 ,C反应蛋白等指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2012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风的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手指、足趾关节肿痛或(和)其他关节疼痛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显效:手指、足趾关节肿痛或(和)其他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2个等级,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有效:手指 、足趾关节肿痛或(和)其他关节疼痛有所减轻 ,疼痛程度积分降低1个等级,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无效: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变化。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见表3 。
表3 两组治疗后6个月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6 讨 论
治疗痛风性疾病西药通常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药、急性关节炎发作选用秋水仙碱 、非甾类抗炎药等,但治疗时间长、剂量大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后由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定名“浊淤痹 ”。病因系先天禀赋不足 ,正气亏虚,脾肾失养,脾肾清浊功能紊乱 ,感受风、寒 、湿、热之邪 正虚邪侵,受寒劳累;饮食不节 酗酒厚味;或复感外伤,或手术,或关节损伤等 ,经脉痹阻,气血通行不畅 。痛风丸(汤)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粉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祛浊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鬼箭羽活血通络,赤芍养阴凉血 ,泽兰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苍术健脾燥湿,制何首乌补肾益精 、养血宁神。痛风丸治疗痛风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